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feifeixiaoshuo.com

第86节(2 / 3)

榻的缘故,要不然真冻死了。”

“……”完全没有料到樊伉如此直接的张彦有点接不上话了。

“原来这就是长安城里流行的炉子和火榻吗?”吴征果然不愧为张彦手下第一幕僚,见状非常自然地接过话题,避免了张彦发愣的尴尬,“郎君不是一直念叨着这种晚上也能够保持温度不冷的火榻吗?正好这回托兴平侯的福,可以看个究竟了。”

火榻也罢,炉子也罢,兴平侯看样子倒不是很在意的模样,不然也不会就这样毫不在意地摆在外面供人观赏。

在这一点上,吴征又觉得樊伉还有几分贵族的风范了。

张彦还真是有点好奇,隐阳城的冬天滴水成冰,有这种能烧火保暖的火榻,谁不想晚上睡得暖暖和和舒舒服服的。

大冬天冻腚的滋味他亲身体验,着实不是那么美妙。

樊伉甩了鞋子,爬上炕坐着,膝盖上还搭着一条小毛毯,别提多暖和了。

他拍了拍边上的位置,示意张彦和吴征说:“上来坐,地上冷。”

张彦和吴征有点踌躇,兴平侯相邀,而且又如此不摆架子,两人却不敢造次。

贵族和庶民的地位实在相差太大,稍有不甚就是大罪,抄家不至于,一顿牢狱之灾却是免不了的。

“不敢,吾等就在地下侯着吧。”张彦躬身上前,毕恭毕敬地回答说。

樊伉还不曾说什么,倒是无名已经净了手脸带着大黑从外面进来,冷眼瞅了两人一眼,“哼”了一声,上炕坐定之后,才冷漠道:“郎君相邀,你们听从便是,省得冻病了,外人还道郎君不懂待客之道。”

张彦和吴征二人这才脱了靴子,小心翼翼地爬上炕坐定。

这一坐就发现果然不同,屁股底下暖烘烘的,别提多舒服了,冷冰冰的木榻根本不能比。

“噗噗噗——”

炉子上的水冒着热气,水开了。

乘光双手托着一个小酒壶进来,先把酒壶放在桌上,再把架子上的木盆拿过来,将炉子上的热水倒进盆里,取出几个小酒盏一一斟满酒,放进盆里温着。

张彦和吴征正在默默地观察这神奇的火榻,冷不防鼻尖里突然窜进一股浓香的味儿。

二人皆不由自主地吸了吸鼻子,目光同时朝着散发这股味道的方向望了过去。

什么味儿,这么香?

吕泽

温酒要点时间, 樊伉便拉着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,张彦心神早就被那醇香的酒液吸引过去了,眼神频频瞄向边上的水盆, 回答得都有些心不在焉。

樊伉倒是兴致勃勃,一直抓着两人问个不停,基本上都是问及郡中的人口啦、收成啦、都种些什么粮之类的, 非常的朴实且接地气。

张彦一一回答了。

果然不出樊伉所料,基本上种的都是豆子和黍子之类, 产量基本都不高,豆子还要好点, 黍子产量低,风调雨顺的时候一亩地能收个五六十斤就算高产了。

确实有点低。

樊伉默默地想着,黍米这个东西哪怕是放在几千年以后的现代,有良种农药化肥等等各种增产措施保驾护航, 一亩地也不过是三四百斤而已, 比起随随便便就亩产□□百上千斤的麦子简直就弱爆了, 更别提动不动就是一两千斤的稻子了。

“怎么不种麦子呢?这边的地挺适合种麦子的啊, 麦子产量比糜子要高一点。”樊伉说。

虽然说种什么在他心里其实都没有区别,但这不是头上还有个系统任务嘛,为了能早点完成系统任务, 樊伉也是很拼的,逮着机会就劝人种麦子。

这话有点不好答。

张彦有点琢磨不透樊伉的意思,不懂他问这话是话中有话呢还是单纯地只是提个建议。

但樊伉提了问,又不好不回答, 张彦想了一想,最后还是决定照实回答。

“一亩地的麦子确实能比糜子多产个十来斤,但是麦子不好吃,不如糜子面细腻宜口。”

樊伉笑着道:“那是因为你们不会弄。”

这是历史生产力的局限性造成的。

其实不单是大汉朝,就他所知,古代的面粉都是不去麸皮的粗面,糯米磨的粉才叫细面。

他记得解放后,很多地方依然是吃的粗面,直到后来那位姓袁的伟人沤心沥血,培育出了高产量的各种杂交粮种,粗面这种东西才渐渐从人们的饭桌上消失,从此细面取代了粗面,成为人们主要的饱腹主食。

“哦,此话怎讲?”张彦笑道。

樊伉就等着他问这一句,说:“等着瞧吧,午食就在这儿吃,让你开开眼界。”

“……”张彦泪流满面。

这么调皮的兴平侯,他也是醉了。

樊伉说等着瞧,就是真的等着瞧,字面上的意思。

片刻后几人移步院中,大眼瞪小眼地看着樊家身具多功能用途的驴子被人刷得干干净净,油光水滑地在那慢悠悠地拉磨。

稍远一点儿的地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